点一盏心灯,暖一院人生——“电亲戚”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******
新春走基层丨点一盏心灯,暖一院人生——“电亲戚”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
新华社沈阳1月11日电题:点一盏心灯,暖一院人生——“电亲戚”与盲人邻居的第61个春节
新华社记者王炳坤、于也童、武江民
小年快到了,33岁的杨迪身穿工装、腰挎电工包,拎着米、面、油等年货,穿行在沈阳市铁西区“盲人大院”的几栋居民楼之间。
刚爬上7楼,还没等他腾出手敲门,屋里就传来熟悉的声音,“是小杨迪吧。”因为来的次数多,76岁的盲人阿姨邱淑华光凭脚步声就能“认出”他,“这几天我正念叨你呢,你就来了!”
1月5日,杨迪为邱淑华送去节日慰问品。(新华社记者武江民 摄)
“盲人大院”是民政福利企业原沈阳市互感器厂盲人职工的宿舍,20世纪60年代曾有70余户盲人住在这里。他们虽然眼睛看不见,可日子总是光亮的。杨迪是国网沈阳供电公司郭家供电营业所第14任所长,61年来,郭家供电营业所一直守护着这里,“电亲戚”们定期上门维护线路、维修电器、打扫卫生,为盲人们点亮了一盏盏“心灯”。
走进邱淑华家,杨迪一放下年货,就开启了“电工模式”。他顺着墙上的线路,从电箱、电线到各类电器,不放过一个细节地检查。“刮风下雨必到、下雪必到、逢年过节必到,这是老所长定下的规矩。”杨迪说,“这个习惯保持了60余年,我们要把它延续下去。”
1月9日, 郭家供电营业所员工在“盲人大院”为一户盲人居民完成线路检查后,准备前往下一户继续进行检查。(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)
“盲人大院”和郭家供电营业所的故事开始于1962年。那时,“盲人大院”还是平房,盲人们共用一块电表,算起电费不免发生口角。抄表员刘继增体谅盲人们的难处,他挨家挨户把电费算清楚,“一户不落,一分不差”。
盲人们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实在人,也对他产生了依赖。郭家供电营业所了解情况后,干脆让每一任抄表员担任联络员,成了盲人们的“电亲戚”。
几十年来,“盲人大院”的“电亲戚”越来越多,由一代代抄表员,扩大为郭家所的全体员工。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还专门组建了“郭家爱心团队”,盲人们外出办事他们陪同,盲人们缺啥要啥他们代购,盲人们生病受伤他们照料……从最初的排忧解难到而今的呵护陪伴,82岁的佟德禄说:“远亲不如近邻,供电所离得近,有大事小情我们一个电话,‘电亲戚’们保准就会出现在身边。”
从邱淑华家出来,杨迪和爱心团队成员来到“盲人大院”的盲人活动室。墙壁上写有“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”的红色横幅,让这里“年味儿”十足。一名志愿者掏出剪刀、推子,凭借老手艺为盲人们理发。几名盲人坐在长长的条凳上,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他们与“电亲戚”的往事,怎么也唠不完。
“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三伏天,有一家下水道堵了,咱所的许刚一只手拿铁钩,另一只手戴上手套伸到便池里面,硬生生给‘掏’通了。”73岁的矫淑芬说。
“每年冬天一下大雪,我们还在睡梦中,一听到外面哗啦啦的铁锹声,就知道是‘电亲戚’们扫雪来了。”75岁的盲人大爷肖德仁说,不管雪下多厚,从单元门出来肯定会有一条道;顺着这条道往外走,指定就能到达小区门口……
61年间,“盲人大院”从平房变成楼房,盲人住户从70余户减少至30余户,从年轻力壮变成垂垂老者。“电亲戚”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,但每一批都随叫随到,默默守护在盲人邻居身边。
1月9日, 郭家供电营业所一位员工正在查看盲人居民用电情况。(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)
下午4点左右,活动室的“2023年新春慰问活动”临近尾声。杨迪像往常一样,紧紧牵着邱淑华的手送她回家。独居的邱淑华说,她现在生活有保障,“有了你们这些亲戚来走动走动,就能过个好年,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。”
(新春见闻)台湾主播福州直播卖年货:从“寻根”到“留下来”****** 中新社福州1月8日电 题:台湾主播福州直播卖年货:从“寻根”到“留下来” 中新社记者 吴晟炜 “马上到春节了,我们这个海鲜大礼包分量足、品类多,赶紧拍一号链接。”已是晚上8点,吴升桦还戴着老虎造型的头套,在镜头前向网友们兜售着年货。 吴升桦的直播间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亭街,这里是福州最热闹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。 一个多小时直播下来,吴升桦走出直播间,顾不上休息片刻,又直接来到另一个直播区域,调试灯光、测试话筒,与主播交代着直播的细节。 “新春将至,直播带货销售的热门产品是各种的礼包、海鲜、零食、地方特产、茶叶等等,主播们都在加班加点抢占春节商机。”忙完了手头的工作,吴升桦才坐下歇息,向中新社记者打开了话匣子。 “为什么会戴着头套直播呢?”对于记者的好奇,吴升桦说,平时直播的过程之中,时间长了难免会有点枯燥,通过头套等形象的变化,能够让大家有更多的新鲜感。 五年前,看到大陆的电商发展机遇,吴升桦开始经营网络直播业务。如今,他的公司有四十余个直播间、从业人员200多人,年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。 从事网络直播运营近五年来,吴升桦已经在行业中崭露头角。在他看来,文化融合到电商的直播带货里面,可以让商品有更好的议价,也可以让直播更吸引人。 吴升桦的曾祖父是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鳝溪人。2005年从台北初到福州,吴升桦原本只是“想看看祖辈生活地方”,却意外发现商机,留了下来。 在福州创业生活的十多年里,吴升桦切身感受到了大陆对台胞台企发展的支持和关爱:台湾青年在榕创业,有租金的补贴,有装修的补贴,还有一次性创业补贴;在用工上,台企用高校毕业生有一个社医保的补贴……他表示,对于“登陆”发展的台湾年轻人来说,这些都是很有帮助的。 吴升桦看好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。他告诉记者,因为累积了成熟的电商直播经验,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开始与他洽谈合作的意向。他希望通过电商合作形成的选品供应链,再用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方式获得更多海外销售量。 如今,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就业创业。在吴升桦看来,最重要的就是脚踏实地,“机遇和风险并存,只要好好努力,愿意去做,总能收到好的结果”。 2022年10月,在福州出现新一轮本土疫情时,吴升桦第一时间报名当志愿者,协助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,进行核酸采样的信息录入、秩序维护和数据摸排等工作。 “作为福州的一份子,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吴升桦第一次当志愿者,穿上红马甲时责任感油然而生。 今年春节,吴升桦和家人决定留在大陆过年,“福州的年味很浓,春节可以多走走多看看,过一个祥和温暖的年”。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